風物長宜放眼量——昆明綜合保稅區排名躍升27位的背后
- 時間:2025-08-11
- 來源:昆明日報
- 瀏覽:9
昆明綜合保稅區2025年上半年成績單令人矚目:進出口總值達31.98億元,同比增長79%,接近去年全年總量;在全國161個綜合保稅區中排名躍升27位。保稅加工貿易以130.5%的增速一騎絕塵,保稅物流增長54.4%,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6.6%。
成績背后,是滇中大地開放型經濟血脈的強勁搏動,更是昆明綜合保稅區依托“黃金大通道”實現歷史性躍升的改革銳氣。
創新突破激發動能
面對復雜外貿環境,昆明綜合保稅區以刀刃向內的改革銳氣破題攻堅。園區聚焦加工貿易、保稅物流等核心功能,推動外貿結構優化與規模擴張實現歷史性突破。
保稅加工貿易成為最亮眼增長極。上半年,保稅加工進出口額達20.04億元,增速高達130.5%,成為拉動省市外貿增長的強勁引擎。與此同時,多元業態協同發力格局加速形成。保稅物流進出口9.01億元,增長54.4%;跨境電商交易額2.38億元,增長6.6%,新業態與傳統模式協同構筑多元支撐體系。
政策創新是昆明綜合保稅區破局的關鍵支點。園區主動參與省級政策設計,推動《云南省支持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出臺,為自身發展贏得省級層面的制度支撐。
最具突破性的創新當屬“中老鐵路+”業務模式的橫空出世。昆明綜合保稅區(空港片區)建成運行“四區”聯動中老鐵路無軌鐵路貨運站,實現海關、鐵路查驗功能前置集成,充分發揮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與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的疊加優勢。
“以前貨物通關需要輾轉多個場地,現在通過鐵路無軌站,在綜合保稅區內就能完成所有監管流程,直接搭上中老鐵路國際列車。”一名物流企業負責人這樣描述變化。
該模式運行僅半年,橡膠等大宗商品進出口就突破5億元。在云南國際橡膠倉儲中心,每天運送橡膠的大貨車達28輛,每輛載重35噸。截至2025年上半年,該中心已入庫25239.69噸天然橡膠,貨值約3.16億元。
聯動協作機制釋放出強大合力。昆明綜合保稅區聯合市級部門建立聯動協作機制,成立以郵局海關、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等核心單位為成員的工作小組,推動形成資源共享、聯合防控、共管共治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產業培育精準落子
產業是園區的根基。昆明綜合保稅區創新機制,靶向發力,推動招商引資與產業培育邁上新臺階。
園區建立招商引資例會和重點項目專班推進機制,整合“管委會+平臺公司”招商力量,形成項目招引、落地、建設的全流程加速器。上半年新設經營主體11個,貢獻進出口超1億元,注冊資本金近4000萬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超3300萬元,酒店運營項目落地開工。一批具有引領性的項目加速集聚:推動半導體出口、1210跨境電商進口等關鍵項目入區,為未來發展積蓄動能。
在7月15日召開的入區項目聯審會上,云南藍礁海洋生物保稅項目通過審核,成為西南地區首個海洋生物保稅特色項目。“該項目計劃在保稅區內建設隔離、待檢、暫養場所,開展珊瑚繁育養殖,是基于保稅業務的創新探索。”項目負責人介紹。
創新業態多點開花。跨境電商9710模式恢復運行,保稅倉儲非保稅業務落地升級。在“6·18”電商大促期間,昆明綜合保稅區進出口跨境電商商品約61.34萬單,交易金額超4272萬元。
海關創新推出的“中老鐵路+跨境電商”通關運輸模式,使跨境電商出口商品在綜合保稅區內鐵路無軌站完成監管后,可直接搭乘中老鐵路出口。僅“6·18”電商大促期間,該模式出口包裹就超15萬件。
聯動發展攜手圖強
隨著貴研黃金電子新材料項目即將投產,“中老鐵路+”黃金通道持續賦能,跨境電商合規體系日益完善,昆明綜合保稅區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更高層面,《中國·昆明國際陸港建設實施方案》勾勒出宏偉藍圖。昆明綜合保稅區被明確納入推動與昆明國際陸港、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昆明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聯動發展的“五區聯動”體系,將加快鐵路無軌站建設,探索“區港聯動”模式。依托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發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推動磨憨口岸港區與中國老撾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融合發展。
7月18日,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發布的8項創新成果中,“數字云牛”集成創新、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等突破,為昆明綜合保稅區發展注入新動能。
“跨境物流成本下降超40%,外企注冊時間壓縮至半天,企業獲得感顯著提升。”發布會現場,企業負責人這樣介紹制度創新成效。“依托中老鐵路的滾滾車輪和RCEP的廣闊市場,昆明綜合保稅區正從昔日的外貿‘跟跑者’,蝶變為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排頭兵’。”一位觀察者說。
未來,隨著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項目的不斷入區和中老鐵路“黃金大通道”功能持續釋放,這個開放型經濟平臺正如鯤鵬展翅,蓄勢凌云。(昆明日報 記者任翊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