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體系 曲靖打造“智匯”新高地
- 時間:2025-07-03
- 來源:云南網
- 瀏覽:24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近年來,曲靖錨定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設目標,將“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融入發展血脈,從政策供給側精準破局,構建起“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體系,持續釋放強大的聚才效應,打造出獨具魅力的“智匯”新高地。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54.75萬人,穩居全省第二;人才貢獻率32.3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
持續拓寬人才增量蓄水池
在人才引進上,曲靖突出“急需緊缺”,以“珠源百人”等引才工程為依托,大力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持續做大人才增量。
聚焦現代產業體系構建、教育強市打造、區域醫療康養中心建設等重點領域人才需求,按照盡我所能、為我所需原則,先后從清華、北大等全國知名高校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探索建立了“一事一議”支持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柔性引才、引進醫學高層次人才、引進海外人才等一系列引才政策,簡化流程、特事特辦,爭取盡快集聚一批行業翹楚、資深專家、頂尖人才。創新開展“雙招雙引”行動,在上海、深圳、北京等人才密集地區建立“招才引智”工作站,將引才觸角延伸至“高水平人才高地”。積極探索“人才飛地”“星期天工程師”等引才方式,打造人才“工作生活在外地、創新創業在曲靖”的人才合作新模式。
2024年,曲靖市先后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簽訂框架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上海交通大學授予曲靖市第一中學“優質生源基地”,同濟大學授予曲靖市第二中學、宣威市第一中學、宣威市第六中學“優質生源基地”,打通本地高中與頂尖高校的人才輸送通道。
今年2月22日,“曲起珠源 靖候英才”雙招雙引推介活動在羅平縣成功舉辦,17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合作,為人才引進搭建起高端對話平臺;6月13日,曲靖市衛生健康委舉辦醫學類博士研究生專場招聘會,20名昆明醫科大學2025屆畢業醫學博士研究生集體奔赴曲靖應聘。據統計,自2019年啟動“珠源百人引才工程”以來,曲靖已從清華、北大等名校攬入750名高層次人才,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超90%。
持續深挖人才存量富礦脈
在人才培育上,曲靖以“珠源英才”等育才工程為抓手,通過跟蹤培養一批、產業培訓一批、平臺集聚一批、動態儲備一批,系統培養本地人才,持續盤活人才存量。
曲靖每年從全市各行各業擇優遴選一批科技、產業、教育醫療等領域可塑性強的“潛力股人才”進行重點培養,并在培養期內實行全周期跟蹤培養。近五年累計培養“珠源”系列人才900余名,其中500余名成長為省級及以上人才計劃入選者或獎項獲得者。
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產才互促”的人才培訓模式,依托曲靖市現代產業人才培訓學院、曲靖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學校等平臺載體,高質量搭建人才實訓平臺,每年組織開展各級各類培訓2000人次以上,切實把人才成長鏈建在產業鏈上。
積極搭建人才多元成長平臺,全市累計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7家、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51個、省級專家基層科研工作站83個、省級及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645家,集聚吸納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曲靖創業創新創造。同時,持續深化與大院大所大校的交流合作,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等112家省外知名大院大所大校建立合作關系,為人才發展搭建更大舞臺、提供更多機會。
持續擦亮人才質量金名片
在用才留才上,曲靖始終堅持把服務人才、用好用活人才、成全成就人才作為做好人才工作的邏輯起點,積極探索建設“人才特區”,開辟人才服務“綠色通道”,持續深化產才融合,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聚焦支持曲靖建設云南省先進制造業中心、教育次中心和區域醫療衛生康養中心,在產業、教育、醫療衛生等重點人才領域及曲靖經開區等重點區域探索建設“人才特區”。探索建立以體現知識價值為導向的“珠源人才獎勵”制度及人才創新創業項目容錯免責制度,積極營造開放包容的創新創業氛圍。
從解決人才關注關心的具體問題入手,全面推行“珠源英才卡”制度,為各類人才提供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服務。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推進人才住房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構建符合曲靖實際的人才安居模式。
通過經費支持、以獎代補等形式支持企業實施引才聚才行動,引導更多人才源源不斷流向園區和企業。賦予企業更大人才評價自主權,制定出臺《曲靖市領軍企業自主認定高層次人才試點工作實施細則》,支持試點企業自主認定一批產業創新人才和首席技師,全力構建符合曲靖產業發展需要的現代產業人才體系。(云南網記者 張雯 通訊員 吳茶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