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十項舉措深化園區用電服務—— ?電力引擎助推云南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25-08-14
- 來源:云南日報
- 瀏覽:41
走進玉溪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泉片區,通過低碳服務中心智慧大屏上顯示的數據,玉溪供電局可以對園區35家企業實時開展綜合能源診斷,為企業量身定制節能方案。
登上硯山縣白龍山頂的瞭望臺眺望,占地萬畝的硯山縣鋁產業園盡收眼底。今年5月投產的220千伏天泰丁Ⅰ、Ⅱ回線間隔擴建工程,為園區內電解鋁加工集群及中下游產業鏈注入澎湃動能。
目光轉向瑞麗沿邊產業園工業園區,瑞麗供電局創新服務手段,實現“一證辦電”“刷臉辦電”覆蓋率100%,推動全市工業園區用電量、入駐率穩定增長。
……
基于這些服務實踐的深化拓展,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于近日推出服務園區用電十項舉措,將辦電“一站式”服務的便捷度與用電“保姆式”服務的精準度有機結合,著力為園區用戶打造更優質的用電營商環境,助力更多市場主體扎根園區、發展壯大,以更強勁的電力引擎,驅動園區產業經濟提質增效,助力云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綠電“普惠式”
綠色是云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綠色低碳發展不僅是環境保護的需要,更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綠色能源大省,云南在占全國4%左右的國土面積上,蘊藏了全國約20%的綠色能源,可開發清潔能源超過兩億千瓦,水能資源可開發量居全國第二位,風電、光伏發電利用小時數居全國前列,“水、風、光”電互補性強,資源優勢突出。目前,全省電力1.67億千瓦總裝機容量中,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90%,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達85%。在保持傳統水電能源優勢的基礎上,2021年以來,云南全省新能源加速崛起,裝機規模持續攀升,目前,云南新能源裝機超過680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超四成,新能源已成為云南僅次于水電的第二大電源。
得天獨厚的綠色能源優勢與水光風互補的能源結構,為云南構建全國最活躍、最綠色的省級電力市場打好基礎。
在國家明確綠證為可再生能源生產消費唯一憑證的政策背景下,云南憑借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創新突破存量常規水電溯源技術難題,率先在全國實現存量常規水電綠證無償劃轉。截至目前,省內190余家企業已累計獲2023至2024年存量常規水電綠證超4000萬張,折合電量超400億千瓦時。隨著工作深入推進,云南年均存量常規水電綠證無償劃轉規模有望穩定在1億張以上,折合電量超1000億千瓦時,將為全省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輸送綠色動能,助力云南在綠色發展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連續穩定的電力供應是吸引新項目入駐的重要條件之一。”硯山縣投資促進局負責人介紹,隨著220千伏天泰丁Ⅰ、Ⅱ回線間隔擴建工程的投產,硯山縣鋁產業園園區內電解鋁加工集群及中下游產業鏈產能將得到進一步釋放,預計年內園區工業總產值將突破590億元大關。這一成果正是云南電網強化電力保障、賦能園區發展的生動注腳。
為進一步夯實園區用電根基,云南電網多點發力,一方面全力推進能源大通道建設,持續加強和延伸“四橫四縱一中心”的500千伏省內骨干網架;另一方面,將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作為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核心引擎。
當前,云南電網公司全力支持云南“風光水儲一體化”“風光火儲一體化”基地建設,推動在楚雄建成全網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實現電源側靈活調節;在昆明打造“光儲充+配網自愈”示范區,探索用戶側綠電高效利用新模式;在大理搭建“源網荷儲”一體化調控平臺,最大化新能源消納能力。同時,積極助力零碳工業園區建設,孵化零碳工廠、打造零碳園區,推動全省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遍地開花。
辦電“一站式”
“掃了這個二維碼,很快就查到了項目相關的用電信息。”云南安寧工業園區裕能新能源項目負責人掏出手機,掃了掃辦公室墻上的省市重點項目供電保障進度二維碼。彈出的小程序上,項目用電報裝流程、配套電網工程實時進度、客戶經理聯系方式一目了然。
“以前跟進產業項目供電進度要打很多個電話,現在‘一碼在手,進度全有’。政府部門可及時介入協調解決項目推進堵點,省了很多事!”昆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要素保障處負責人的感受,正是云南電網公司創新應用重點項目全流程管控系統,以數字化手段,讓重大項目辦電全程可視、可查、可溯的生動體現。
為實現園區用戶辦電“一站式”,提升用戶辦電效率,云南電網公司在精簡辦電流程方面持續下功夫,推行業擴典型設計和標準化供電方案免審查,取消中間檢查環節,實現辦電“零審批”。通過構建網上營業廳、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支付寶生活號、政務服務“五位一體”線上服務渠道,實現22項用電業務全程網上辦理,用戶辦電“零上門”,互聯網業務比例達到99%,各類用戶接電時長均優于國家要求。
辦電便利度的大幅提升得益于政企數據的互聯互通,云南電網公司通過與省政務服務平臺數據的互聯,居民可實現“刷臉辦電”,企業可實現“一證辦電”,目前,該應用的常態比例達到90%以上;通過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工程建設審批平臺聯動,常態化開展實現“水電氣網”聯合辦理,截至7月底,累計辦理“水電氣網”聯辦業務1760單;打通與自然資源廳系統接口,常態化開展“不動產+用電”聯動過戶,實現用戶不動產轉移“無感過戶”,截至7月底累計辦理14641單。
昆明供電局通過配套建立“2+5+N”重點項目用電服務保障機制,即重點項目用電保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2個小組,分類管控協同、用電需求收集傳遞、重點項目推進督辦、專項問題會商協調、提速增效專項激勵5項工作機制,為N個重點項目開通“綠色通道”。該機制通過統籌全局資源,為項目提供從規劃到接電的全流程指導服務,為新材料、動力電池、生物醫藥高端制造上下游聚鏈成群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曲靖經開區政府與曲靖供電局政企合力、高效聯動,建立并持續深化用電企業協同辦理機制,針對省市級重點項目、招商引資重點項目給與綠色辦理通道,確保客戶快速用電、優質用電。通過用電企業協同辦理機制,經開區政府第一時間將新落地項目和需擴充項目用電情況告知曲靖供電局,曲靖供電局根據用戶用電地址、用電容量等信息提前規劃、統籌各家企業用電接入點,改變以往坐等客戶上門的方式,供電服務實打實。
從“一碼查進度”的數字化創新,到不斷優化的辦電流程革新,再到政企協同的服務機制升級,云南電網公司以辦電“一站式”服務為支點,撬動園區用電營商環境的全面優化。這不僅是服務模式的迭代,更是以用電服務之變,應產業發展之需,謀經濟增長之進的生動實踐。
用電“保姆式”
在云南首批零碳園區——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低碳服務中心內,智慧大屏實時跳動的數據勾勒出電力服務與園區發展同頻共振的生動圖景。玉溪江川供電局市場營銷部經理朱羲輕點屏幕,當光伏發電量曲線上揚時,系統即刻向企業推送增產提示。
這套電力監測系統不僅能精準推導園區用電負荷,更能在綠電充裕時,引導企業開足馬力生產,既高效消納清潔能源,又大幅降低單位產值能耗成本。不僅如此,從能耗監測到綜合管理,供電企業依托該系統搭建起“需求響應—方案定制—資源匹配”的全鏈條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分布式光伏建設、節能改造等一攬子解決方案,推動園區能源生產清潔化、消費智能化、利用高效化,讓零碳園區建設從藍圖變為現實。
楚雄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內,“彝藥電管家”——楚雄鹿城供電局市場營銷部供電服務班班長易海正帶領團隊,繪制出精準的“產業用電熱力圖”。通過大數據分析,醫藥企業的用電特征、需求趨勢被直觀呈現;配套建立的企業用電檔案,更將設備參數、歷史數據等關鍵信息完整收錄,為定制個性化服務打牢基礎。這種將技術深度融入產業特性的服務模式,讓電力保障不再是簡單的能源供應,而是成為推動特色產業升級的重要助力。
這些服務手段的創新突破,是云南電網公司以電力服務精準對接產業需求的縮影。長期以來,云南電網公司各供電單位化身企業的貼心“電保姆”,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便捷、高效、貼心的供電服務,讓用戶用電更可靠、更綠色、更經濟、更多元、更安全。
在德宏盈江產業園區,供電方案設計過程中,德宏盈江供電局結合企業用電負荷精準計算基本電費計收方式,僅2025年就為園區企業節約電費約7.89萬元,切實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在瑞麗沿邊產業園區,瑞麗供電局積極開展用電專項檢查,與園區簽訂“黨建+供電服務”聯建協議書,以黨建引領提升服務質效。同時,組建專項團隊常態化跟蹤負荷變化,提前布局柔性供電方案;建立“負荷預警—資源調配”聯動機制,有效確保了供需平衡。
在文山硯山縣鋁產業園,文山州委、州政府高位組織推動,文山州能源局、硯山縣政府聯合文山供電局共同成立了電力保供黨員(青年)聯合突擊隊,保障園區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我們實行24小時駐點工作制,對園區項目用電開啟‘立即辦、火速辦’服務模式。”聯合黨員突擊隊隊長鐘清紅介紹,黨員、青年突擊隊主要負責園區項目用電服務綜合管理,根據用戶特點和企業生產用電需求,制定“一戶一冊”用電服務方案,做到了問題不出園、服務不斷檔。
云南電網公司以用電“保姆式”服務的生動實踐,將電力保障融入園區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這不僅是對用電服務模式的創新突破,更是以電力為紐帶,串聯起企業降本增效、產業綠色升級、區域經濟騰飛的責任擔當。
從綠電“普惠式”的資源釋放,到辦電“一站式”的效率革新,再到用電“保姆式”的精準服務,云南電網公司以多維度創新實踐,構建起全鏈條電力服務生態。每一度綠電的高效消納、每一次辦電流程的升級優化、每一項定制服務的落地實施,都讓“綠電引擎”驅動產業升級的脈絡愈發清晰。
下一步,云南電網公司將持續深耕綠色能源優勢,以數字化賦能服務手段創新,以系統化思維優化電力保障體系。聚焦云南省“3815”戰略發展目標,以更智能、更精準、更溫暖的舉措,為園區企業成長保駕護航,為云南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
用電營商環境服務賦能十項舉措
提供辦電“一站式”服務
舉措1
辦電特快捷
通過“南網在線”提供新裝、增容全業務、全環節線上辦理服務,實現隨時辦、隨地辦、掌上辦。
為園區新裝、增容用電配備專職客戶經理主動上門服務,辦電資料容缺受理,投運前補齊。
對各地重點項目組建專業工程師團隊跟蹤協調,發揮云南綠電優勢,優先安排帶電作業、投運計劃等,助力項目早接電、早投產,服務延鏈補鏈、精深加工項目招商落地和用電保障。
高壓單電源、雙電源用戶各環節合計辦理時間不超過22個、32個工作日。
舉措2
辦電特便利
通過政務服務平臺等線上渠道提供電水氣網聯辦、“不動產+用電”無感過戶、企業“一證辦電”服務。
持續拓展“不見面”系列服務,提供過戶不見面、銷戶退費不見面、供電方案答復不見面、供用電合同簽訂不見面、電費開票不見面等服務。
舉措3
辦電特省錢
針對160千瓦及以下各類民營經濟組織、160千瓦及以下永久性用電項目,提供低壓接入“零投資”服務。
針對高壓用戶,按照安全、經濟和實用的原則確定供電方案,結合電網承載能力,實行就近就便接入電網,降低用戶辦電成本。
舉措4
辦電特透明
在“南網在線”提供辦電資料、流程、時限、收費目錄清單、電價政策、電網可開放容量等信息公示查詢服務,承諾從用戶申請受理、現場勘查、供電方案答復、竣工驗收、裝表接電到合同簽訂等全環節全透明。
舉措5
辦電特智能
依托AI提供電源點智能定位、供電路徑智能規劃、最優供電方案智能生成等服務,縮短供電方案答復時間。
通過共享和自動調用電子證照數據,辦電資料一次提交、多場景共用。
提供24小時“一鍵直通”總經理服務熱線,高效協調解決用戶訴求。
提供用電“保姆式”服務
舉措6
用電更可靠
結合園區發展需求,適度超前規劃配網布局建設,提升供電保障能力和綜合承載能力。
運用線路監測裝置、帶電檢測裝備、無人機巡檢等新技術實現園區電網設備智能運維。
深化不停電作業技術應用,推進合環轉供電,實現園區用戶無感調電。
運用故障主動搶修技術和“先復電、后修復”模式,提供免費保供電服務。
提供供電質量問題協同解決“綠色通道”,實施電能質量服務示范建設,快速解決供電質量問題。
針對園區承諾平均供電可靠率不低于99.92%,綜合電壓合格率不低于99.82%。
舉措7
用電更綠色
提供“綠電進企業、服務進園區”服務,實時披露最新交易政策、公告交易安排、市場變動等信息,并為市場經營主體參與綠電綠證交易提供政策咨詢、技術支持等服務,對綠電直連提供“一對一”現場講解服務。
服務建設“零碳園區”,全力支持園區及周邊分布式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網,指導用戶科學配置儲能等調節性資源,幫助用戶提高綠色電力使用比例,形成“源網荷儲”協調發展的綠色用電模式。
舉措8
用電更經濟
提供市場交易宣傳、培訓以及政策解讀服務。組建電力市場宣傳服務團隊,開展電力市場宣傳服務活動,為用戶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服務。
不定期開展電力市場講堂,組織用戶召開座談會,幫助用戶了解政策、熟悉市場規則,優化用電負荷曲線,讓園區用戶充分享受電力體制改革紅利。
舉措9
用電更多元
向園區用戶提供節能診斷服務,開展綜合能源托管服務。基于“大瓦特”AI生成用戶用能分析和建議,為用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提供上門走訪、用能體檢、能效賬單等服務。
為用戶科學制定電能替代路徑,助力產業綠色轉型。
向用戶提供負荷數據、市場交易數據等服務,指導用戶做好可調節資源開發及建設,并通過參與需求響應、輔助服務和現貨交易,實現降本增效。
舉措10
用電更安全
根據園區負荷特性免費開展延伸至負荷末端的全鏈路專項用電檢查,提供電氣設備老化、短路、過載等安全隱患排查服務,協同用戶提高安全用電水平。
選取典型的園區用戶免費開展可中斷試驗,充分檢驗用戶生產特點和用電需求,量身定制安全用電方案,優化用電管理。
通過“南網在線”免費獲取個性化的安全用電指導、應急處置技能知識普及服務。(云南日報 記者馬莎 飛若力 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