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煤電互保”實現“1+1>2”一體協同價值
- 時間:2025-07-28
- 來源:昆明信息港
- 瀏覽:24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張怡)云南是能源資源大省,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立足云南能源安全、著眼產業長遠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云南能投集團、云南省煤炭產業集團推動一體化經營便是其中一項。在一體化經營模式下,有力聚合資源形成產業規模效應,不僅提升企業對資源的話語權和調控力,還能促使云南在全國能源格局中提升競爭力。
日前,能投集團與煤炭產業集團聯合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云煤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高建嵩表示,兩個集團一體化經營,戰略意義集中體現為“四大效應”,即產業集聚的規模效應、產業協同的放大效應、產業耦合的乘數效應、組織融合的化學效應,核心在于實現“1+1>2”的一體協同價值。
過去兩個集團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之間協同性不強,通過一體化經營,可極大提升協同效益與產業價值。在產業鏈端,煤炭與電力生產力布局聯動,能優化產供銷儲及長協煤調度,降低成本;在供應鏈端,煤炭交易依托產業集群,可提升采購與銷售議價能力,駕馭市場周期,創造效益;在產品鏈上,構建“高品高用、低品低用”的配比體系,可實現資源與產品線的粗精搭配、梯級利用,產業鏈效益最大化,也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高建嵩表示,兩個集團的一體化經營不是簡單的“煤電相加”,而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的重要路徑。比如推動“煤—電—氫—儲”多能互補,正在為云南“綠色能源強省”建設注入“傳統+新興賽道”產業耦合的乘數動能。
能投集團與云煤集團各有優勢,比如電力板塊專業規范、煤炭板塊穩健務實、化工板塊精細創新,通過一體化經營的“基因互補”,能讓人才隊伍碰撞火花、管理體系取長補短、組織融合打破壁壘,重塑組織能力和競爭優勢。
從社會效益來講,一體化經營是企業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兩個集團將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一體化經營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戰略管控層面,科學研究與論證煤炭板塊發展思路,研究形成“加大投入提升一批、改造優化保留一批、加快出清退出一批、戰略儲備新增一批”的“四個一批”煤炭板塊發展總體思路,推動煤炭板塊“增儲擴產”,提升能源自給率和供應穩定性。
同時,改革重組煤炭交易中心,制定集采集銷交易規則,全年完成煤炭交易量1161萬噸。堅持“兩個集團發展收益最大化”原則,推動威信電廠與觀音山煤礦實現“礦電一體”聯營,成為全省煤電聯營示范項目;創新開展區域電煤置換,小龍潭礦務局全年為先鋒煤業置換電煤指標11.2萬噸,降低化工企業用煤成本近5000萬元,“煤電互保、風險共擔”的良性循環初步形成,進一步提升了產業鏈韌性。
此外,產業協同實現“從單一到多元”的突破。基于產業現狀和戰略布局,推動有機硅項目與曲煤焦化聯動甲醇供應,打造云南硅光伏產業上下游協同標桿;推進焦爐煤氣制氫、氫能重卡等試點項目,為傳統能源與新能源的耦合發展探索產業新路徑;云南解化搬遷轉型升級建設50萬噸合成氨及下游項目的落地開工,將為云南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邊疆繁榮注入澎湃動能。
高建嵩表示,能投集團、云煤集團一體化經營,既是企業自身“做優做強做大”的必由之路,更是服務云南大局的“責任擔當”。接下來,能投集團、云煤集團將致力于讓國企發展更好、能源安全更穩、產業體系更優、組織活力更強,為云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貢獻能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