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審查”讓審計效率大提升
- 時間:2025-07-29
- 來源:云南日報
- 瀏覽:3
審計工作如何助力云南“三個定位”建設取得新成效?怎樣加強合法合規審計和績效效益審計?“云審查”平臺如何賦能生態審計?7月24日,云南省審計廳總審計師李濤率隊做客“金色熱線”,就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解答。
聚焦“三個定位” 有力有效推動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到云南考察調研,對云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云南審計機關采取哪些措施進行貫徹落實?
“云南審計機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不斷推動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積極融入‘三個定位’建設,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推動云南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開創發展新局面。”李濤介紹,一是助力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我省連續5年實施脫貧攻堅審計,連續4年開展鄉村振興審計,開展強邊固防、農村“廁所革命”等審計,為邊疆民族地區從脫貧摘帽邁向鄉村振興、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貢獻了力量。2022年,聚焦少數民族非遺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促進省級層面出臺5個規范性文件,省級財政專門安排1500萬元專項經費,有效保障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下去”。二是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2014年,云南審計機關首次在州(市)政府主要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中把自然資源資產作為重點審計內容,并積極探索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方式和評價體系。截至目前,已經連續11年組織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同時,我省還連續10年組織開展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審計。我省審計部門注重服務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組織實施了亞洲象保護專項審計調查。2024年,探索開展事前監督,實施了哀牢山國家公園創建專項審計調查,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讓更多的“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此外,主動聯絡四川、貴州兩省審計機關,先后開展了赤水河全流域以及瀘沽湖流域“省際聯審”,在全國地方審計機關中開啟了區域協作審計的先河。三是助力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2019年至2021年,對吳哥機場建設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了專項審計。省委、省政府采納審計建議,成立了省級工作領導小組,加強與柬埔寨政府溝通協調,推動項目于2020年3月全面啟動建設。2021年,開展了老撾首都萬象至磨丁口岸高速公路萬象至萬榮段項目專項審計調查,并向省委審計委員會報送了審計工作專報,經省領導批示后,相關主管部門和審計機關共同督促項目建設單位落實整改要求,保證項目建成通車。
“云”技術賦能 助力算好“生態賬”
一個多月前,在省審計廳駐西雙版納州審計組辦公室內,工作人員通過“云審查”平臺,整合多部門數據進行智能分析,發現在瀾滄江流域河道周圍堆放著建筑垃圾,并把疑點圖斑反饋給當地政府。目前,當地已派出7名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核查,累計投入挖掘機4輛、裝載機1輛、渣土車8輛進行清理。
“云審查”平臺帶來的不僅是問題定位的精準,更是審計效率的飛躍式提升。西雙版納州審計局審計干部劉姍姍介紹,傳統的審計模式要收集很多紙質材料,并一頁一頁去查詢,可能需要五六天的時間才能發現問題,而現在通過“云審查”平臺,只需要五六分鐘就能發現問題。
“云南地域遼闊,自然資源稟賦優越,資源環境審計工作點多面廣、復雜多樣,傳統審計方法難以滿足新形勢下審計工作要求。”省審計廳電子數據審計處處長譚安碧介紹,基于地理空間大數據的“云審查”平臺讓審計人員實現了從“人眼”到“天眼”的視角轉變,不僅“手中有賬”,還“眼里有圖”“心中有數”。“云審查”平臺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術、遙感技術等前沿技術,構建了自然資源、林草、水利等空間數據分析“一張圖”,建立了審計算法模型70余個,形成了跨行業跨地域“空—天—地”一體化的數據分析平臺,保障了全省147家審計機關資環審計項目1000余個。
“通過不斷探索完善‘云審查’平臺各項功能,審計部門疑點分析、審計核查、評判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譚安碧表示,審計部門運用“云審查”平臺“看”的功能,“看”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要素在不同時期保護面積實際變化及整體性保護情況,并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任中)審計中作為評價領導干部履職情況的依據,督促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守牢全省各類自然保護地、耕地保護紅線。運用“云審查”平臺“算”的功能,“算”資源利用生態效益賬,將生態補償資金、資源稅等財稅數據精準映射到地理空間,核查經濟事項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運用“云審查”平臺“探”的功能,“探”生態環境污染源,深度解析土壤、植被、水體等自然要素的遙感影像光譜特征,精準識別地物類型。運用“云審查”平臺“追”的功能,“追”生態環境損毀量,在一些審計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應用無人機測繪技術對天然林損毀、礦產資源盜采等事項進行實物測量,對問題進行定性和定量。
加強績效審計 推動審計效能轉化
怎樣加強合法合規審計和績效效益審計?
“當前,被審計單位和行業領域在收支管理上總體相對規范,經濟領域簡單粗暴的違紀違法問題逐步減少,但隱藏較深的‘期權式’貪腐以及行政行為中的低效浪費現象依然存在。”省審計廳社會保障審計處處長王志剛介紹,基于對新形勢新問題的研判分析,今年全省審計工作會議對穩步推進更高定位和層面的績效審計工作專門作了部署安排。一是轉變合法合規審計關注重點。重點查處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經濟決策部署不到位、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過緊日子要求不嚴格,以及違反財經紀律的問題,保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在財經領域的貫徹落實。二是在做好合規審計的同時加強績效審計。將審計視角擴展至“切好蛋糕”,延伸至“把每一分錢花出最大效益”,推動解決“有錢花不出去”“花錢沒有效益”并存,以及“先要錢、再謀事”“護盤子、守基數”等突出問題,尋求向支出要效益、向資產要效益,從而推動財政政策效益整體提升。目前,審計部門正在加快研究制訂關于深化績效效益審計工作的指導意見,促進提高財政資金的宏觀配置效率和微觀使用效益。三是重點關注財政資金背后的政策落實效果。關注重大政策財力保障、資金績效與政策目標協同等情況,通過資金使用績效反向查找源頭管理方面存在的項目立項、制度建立、資金分配、政策目標確定等問題以及問題背后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缺陷,找到財政財務收支與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管理分配使用績效不高“淺問題”背后的“深邏輯”,助力提高財政資金政策效果、提升財政資源配置效率,有效推動審計監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轉化。(云南日報 記者李翕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