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發展底色 加快綠色轉型
- 時間:2025-08-15
- 來源:云南日報
- 瀏覽:47
2015年至2024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連續10年保持高位,年均值達98.2%,其中4年排名全國首位
滇池水質連續7年保持Ⅳ類,撫仙湖水質持續保持I類
青山綠水間,水電站開足馬力,“大風車”隨風轉動槳葉,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的綠電跨越千里點亮萬家燈火;綠色工廠、智慧車間、零碳園區,綠色低碳技術應用更廣,傳統生產方式加速轉變。
綠色是云南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重點行業節能降碳,以發展的“含綠量”提升增長的“含金量”,經濟社會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方向邁進。
綠色能源動能澎湃
作為綠色能源大省,云南占全國4%左右的國土面積上,蘊藏了全國約20%的綠色能源,可開發清潔能源資源超過2億千瓦。
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我省積極踐行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綠色能源強省和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能源保供有力有序,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電力占比穩步提高,綠色資源優勢不斷擴大,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截至6月底,全省電力裝機超過1.66億千瓦,其中,綠色電力裝機逾1.5億千瓦、居全國首位;新能源裝機超過600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近四成;新型儲能裝機規模超過500萬千瓦,從無到有實現跨越式發展;“西電東送”電量累計超過1.7萬億千瓦時、外送電量規模居全國第一,累計為東部地區減排二氧化碳13.6億噸。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南方電網云南電網公司積極探索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路徑,聚焦核心技術攻關與多元場景應用,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楚雄建成全網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昆明打造“光儲充+配網自愈”示范區,大理搭建“源網荷儲充”一體化調控平臺,實現新能源最大化消納,云南清潔能源消納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
不僅如此,全省綠電交易、綠電消費持續活躍,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今年上半年,我省綠色電力交易電量3.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超過60%,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加快應用,有力提升綠色貿易競爭力;新能源車充換電服務網絡日益完善,充換電量持續增長,綠色出行成為新風尚。
梅里雪山腳下,電網升級改造后電壓更穩了,村民扎西家告別煙熏火燎的日子,用上了電炊具;景邁山古茶林深處,布朗族茶農巖溫罕啟動電氣化揉捻機,傳感器自動記錄下環境參數,生成的溯源報告成為好茶賣好價的有力憑證。
從能源開發到生態守護,再到生活方式革新,清潔能源助力經濟騰飛,也潤澤千家萬戶,穿越山間的一條條輸電線,勾勒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美麗畫卷。
綠色轉型步履堅實
走進云南華坪產業園,廠房林立、綠樹成蔭,云南五星新材料產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原料經過自動化生產線加工成高純石墨;芒果種質資源圃內,300多個珍稀芒果品種繁育生長,僅去年華坪縣芒果產業產值就超過了30億元。曾是全國重點產煤縣的華坪,在綠色轉型中實現從“黑色煤城”到“綠色芒鄉”的蝶變。
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成就了云南,更成為云南加快發展的最大底氣。打好資源牌,做好“生態+”文章,云南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不斷推動綠色產業蓬勃發展。
立足生物多樣性資源豐富優勢,發展壯大高原特色農業,云南茶葉、鮮切花、中藥材、核桃、咖啡、堅果、煙草、橡膠等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國第一,“云系”“滇牌”農產品銷往全國150多個大中城市、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賞云花、喝云茶、品云咖、吃云果成為消費新時尚。
隨著一大批能源領域新技術、新模式落地應用,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逐漸形成,電量足、價格優、“含綠量”高的能源電力硬核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綠色鋁、有色金屬、新能源電池等產業加快發展,“綠電+先進制造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新優勢,一場以綠電為杠桿撬動的產業變革在云嶺大地徐徐鋪展。
依托綠色能源優勢,零碳園區建設如火如荼,我省正以更少的能耗、更低的碳排放提升產品綠色附加值,加速產業生態迭代升級。前兩批建設的10個零碳園區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步伐加快,綠色能源多能互補不斷深入,碳排放管理能力基礎更加夯實,交通、建筑、綠化等領域協同降碳水平逐步提升。
底色鮮明、豐富多彩的生態美景,讓世界目光聚焦云南。旅游和文化、體育、健康、科技、工業等加速融合,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叫響全國。2024年,近400萬人次旅居云南;今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增長10.8%,旅游總花費增長10.5%。
從“以綠制綠”到循環利用,從科技創新到節能降碳,云南綠色轉型成“形”起“勢”。不斷擦亮綠色底色,打造可持續發展增長極,更綠、更美的云南正在路上。(云南日報 記者段曉瑞)